技術服務
作者:ghbt 來源: 養豬巴巴網 點擊數:2054
疫苗使用過多過濫
眾多豬場不能根據本豬場的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幾乎從豬出生到出欄,隔三差五地打疫苗,嚴重影響了豬的健康。巨大的需求,吸引著世界上知 名的生物制藥公司如輝瑞、拜耳等都把中國作為重要的銷售市場,并且銷量都非常大;同時國內的疫苗生產廠家也日漸增多,在上世紀80年代,各省的獸藥疫苗公 司只有一兩家,現在疫苗生產廠家一個省就有好幾家,疫苗種類越來越多,產量越來越大。這幾年國家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研究高致病性藍耳病、圓環病毒病、高 熱病,現在看來,這幾種病對豬場造成的危害還是最大的。需求帶動生產,生產反過來推動需求,弄得豬體內這疫苗那疫苗相互作用,體質不升反降。拿高致病性藍 耳病來說,現在我們還沒有研究透,就生產了大量疫苗,從而導致有些藍耳病疫苗做了以后不但產生不了免疫力,有時還起反作用。
成建國認為,豬根本不用注射那么多疫苗,注射多了花錢費力效益還低。他建議,各豬場應該根據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對生豬來說,必須注射的疫苗除豬瘟外,還有豬細小病毒、偽狂犬、乙腦、口蹄疫這4種疫苗也必須免,其他的要根據本場的實際情況而定。
技術服務渠道不暢通
大型規模豬場有自己的技術員和專家服務團隊,但中小型豬場的技術服務來自哪里?現在主要來自獸藥、飼料銷售人員。這些人對豬場推薦的保健方案、 飼料、添加劑等都有明顯的逐利性,這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養殖場的管理者、養殖人員可以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達到專 業獸醫的水平,所以眾多中小豬場防疫、保健方案無奈地被某些廠家牽著鼻子走。國內有些獸藥廠家給養殖場(戶)提供的保健方案,今天吃這藥、明天吃那藥,從 出生到出售,簡直不是吃料長大,而是吃藥長大。這是養豬技術的倒退。
中小型養豬場之所以需要科學的養豬方法、管理方式,是因為現在我們引進了大量的大白、長白、杜洛克等洋種豬,土豬越來越少了,養殖場(戶)還使用土辦法來養洋豬,所以很難養好,需要學習適合洋豬的管理辦法、生產模式、先進技術。
成建國認為,要改變這種現狀,除了豬場相關人員積極主動地學習之外,基層獸醫站也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定期對養殖場(戶)進行相關培訓,請科研部門的專家也好,請一線的獸醫工作者也好,總而言之要給養殖場(戶)提供科學的養殖管理技術,幫助他們養出好豬。
管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防重于治的觀念雖然一直在提倡,但豬場做到的不多。豬場管理者在養殖過程中,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假設這個養豬場養了1萬頭豬,其中一排 豬舍100頭豬有發病癥狀,養殖者甚至管理者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這一排豬上,琢磨這是什么病?怎么才能治好?帶著病豬到各處去化驗……其他那99排豬舍的 豬呢?幾乎完全被忽略了,只是正常喂食而已。
成建國建議,發現了病豬,首先隔離,看是否有治療的價值,如果屬于以下5種情況最好直接淘汰:無法治愈的,治療費用高的,治療費時費工的,治愈 后經濟價值不高的,傳染性強的。其次,如果有治療價值,是慢性病,就給豬提供比正常豬舍更為舒適的生存條件,譬如舍溫、水溫、飼料等等。最主要的一點,是 保證健康豬不被傳染。
只有“以豬為本”,讓豬感到舒服,你才能養出健康的豬,豬才能為你創造更大的效益。
上一頁1下一頁 |
2016-04-01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