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作者:養豬巴巴網 來源: 福建光華百斯特集團 點擊數:645
規模化程度的高低是主因
今年中國進口豬肉相比去年出現很大增幅,主要原因還是較大的生豬價格差異。據了解,美國目前生豬價格約為每斤2.5元,中國則是每斤8.5元。中美兩國間生豬價格相差6元/斤,為何會形成如此大的價差呢?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規模化程度的高低是其中的主因。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還有55的生豬由年出欄500頭以下的養殖散戶來提供。而在美國,根據美國農業部2012年的報告顯示,從2007年至2012年6年間美國豬場數量減少了29,而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卻不斷上升,目前80以上的美國生豬由規模化豬場提供。
在規模化養殖程度比較高的美國,生豬飼養成本會大大降低。如果按照生豬出欄體重為240斤的平均數據粗略換算一下,美國生豬養殖的成本約在每頭740元人民幣,即每斤3.1元。在中國,不同的養豬形式有著不同的成本構成,從個人散養、公司規模化到公司加農戶,不同模式下的成本構成又有著不同計算。據調研顯示,散養戶的成本大概是每斤5.8元到6.6元之間;規模化養殖場的成本約為每斤5.7元。
另一方面,先進的養殖技術有助于帶來產能效率的絕對提升。與散戶不同,規模化養殖帶來專業化,專業化才有利于育種、防疫、人工授精、飼養管理新技術的使用,新技術又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生產力。美國一頭母豬,平均一年可產23頭小豬,在歐洲甚至可產28頭,而中國大型豬場僅能做到平均17-18頭。
降低養殖成本是突圍路徑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豬養殖的勞動生產率、飼料轉化率、母豬生產力水平較低,生產成本較高,沒有競爭優勢。農信通駐農業部特派員王丹認為,“洋豬肉”圍攻下,本地豬肉突圍的唯一路徑就是降成本。
對于賺取差價的囤貨者而言,價差就體現在進口豬肉產品含稅后到岸價與國內豬肉產品價格的差異。進口豬肉進入中國的成本大致是固定的,大約是12的關稅、13的增值稅以及不到5的運費,我們可以十分粗略地推斷出,當中國的生豬養殖成本與美國相比是1.3:1時,進口利潤就比較低甚至沒有了,這就足以撇掉那些伺機進口囤貨的投機貿易商。這說明,當中國豬肉產品的成本足夠低,就可以對進口豬肉形成一定的阻滯作用。
生豬養殖的成本中,飼料占了六至七成,疫苗獸藥、人工場地水電等合計占約三成。對于年出欄500頭以下的養殖散戶來說,無論是對飼料等生產資料的議價能力,還是對先進技術的采納能力,都因受限于資本和規模實力而無力承擔。經計算進出口國國內及我國入關后的運輸、存儲、銷售環節的費用,我國規模化生產的生豬及豬肉產品還是具有比較優勢的,也就是說,降成本需要用規模化來實現。
我國目前的現狀是,散戶多規模化程度低,生豬養殖信息傳遞冗雜多,易導致豬肉價格劇烈波動。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養豬效益情況是2012-2013年保本微利,2014年是養豬少有的嚴重虧損的一年,2015年大約有500萬生豬養殖散戶退出了養殖業。
對任何市場而言,信息的及時與透明都很重要。借助較高的規模化養殖水平,對國內生豬養殖信息及時掌握,有利于生豬出欄的調控,進而促進生豬市場的相對穩定。唯規模化變革,方能博得一席存活,這已愈發成為中國豬業人士的共識。
2016-12-02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