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作者:今日養豬 來源: 福建光華百斯特集團 點擊數:572
根據歷史資料測算,能繁母豬存欄數月同比變化率在-5%~5%屬正常水平,超出上述范圍則表明生豬生產出現異常波動。
能繁母豬數量一路跳水
據記者了解,自2009年以來,我國能繁母豬存欄數已減少到歷史最低點。其中2009年~2012年出現小幅增加,2012年至今,一直處在下行通道。
近三年來,據對農業部4000個監測村(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信息的統計顯示:2015年全年12個月能繁母豬每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區間為11.4%~15.5%,幅度較大,全年環比均顯示減少;2015年以來,我國能繁母豬存欄數,除2016年3月、4月同比增加0.3%,2016年6月、2017年3月和4月同比止跌外,其余時間均為減少;其中,2016年前三個月,同比減少在10%以內,超出-5%~5%的正常水平。從2016年4月至今,同比減少比例回落至5%以內,其中2017年9月同比減少的比例最高,為5%。
自2017年1月起,農業部實行新的樣本輪換方案,并結合規模場監測數據,對數據進行了相應調整,將4000個監測村調整為400個監測縣。按照農業部公開的月度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增減比例推算,去除樣本輪換方案的影響,以橫斷面截取的方式可以看到,近年來我國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情況。
據記者粗略計算,9月份我國能繁母豬存欄已跌破3500萬頭。這與招商證券測算的結果類似。據他們測算,2017年9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3497.346萬頭。
“符合我們之前的預測,年內能繁母豬跌破3500萬頭。現在看來,這個情況在9月就能實現。”招商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董廣陽稱。
為何一降再降
董廣陽認為,能繁母豬出現一降再降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個基礎,即胎齡結構偏老是加速淘汰的重要基礎;兩個驅動力,即豬價同比下跌和環保禁養力度持續加大。
目前能繁母豬胎齡結構偏老已成事實。能繁母豬附加值高,一般不輕易淘汰。若豬價較好,則胎齡較高的母豬淘汰延緩;若豬價下跌至極端情況,胎齡適中的母豬也有可能淘汰。能繁母豬作為養殖企業最重要的生物性資產,主要功能是提供中間產品仔豬,仔豬占整個生豬養殖成本的25%~30%,是除飼料之外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相比于商品肉豬,能繁母豬飼養時間長、技術要求高、產品價值大,所以除了胎齡達到正常淘汰年限之外,很少會主動淘汰母豬,除非出現例如2014年的極端豬價,才有可能把性能較好的母豬也送去屠宰。豬價一般時,優先淘汰落后產能(胎齡偏老的母豬);豬價較好時,落后產能淘汰延遲。
能繁母豬胎齡偏老源于2013年盈利平臺期。當時,行業認為后市要開始反轉,于是大量補母豬。但2014年豬價再次低迷時,行業內散養戶開始屠宰母豬,但也是優先屠宰胎齡較高的母豬。后來豬價走向極端的低迷,胎齡結構較好的母豬也難以幸免。現階段,2013-2014年補欄的母豬處于淘汰和不淘汰邊緣,目前仍然占比10%,遠超理想狀態下5%的胎齡比例,其淘汰速度取決于豬價和禁養區范圍。目前兩方面的預期都很差,所以淘汰力度十分強,這部分產能會在豬價下行和環保持續收緊背景下加速退出。
另外,豬價下行也抑制了補欄積極性。歷史上,能繁母豬的淘汰或補欄力度一般由生豬價格決定,通過梳理歷史數據,董廣陽團隊發現能繁母豬淘汰量、凈淘汰量與生豬價格均呈現負相關關系。具體表現為:豬價處于低位,能繁母豬的淘汰量、凈淘汰量都處于高位,反之豬價處于高位,能繁母豬的淘汰量、凈淘汰量都處于低位。由于本輪豬周期已開始步入下行趨勢,養殖戶對后期豬價普遍看空,抑制了他們補欄的積極性,養殖戶淘汰積極性升高。
據董廣陽團隊調研發現,河南省及周圍的母豬屠宰場已經完全滿負荷運行,7月與8月屠宰量分別環比增長24%和19%。同時根據以往經驗,11月之前能繁母豬淘汰量將顯著增加,綜合胎齡和豬價因素,預計年底之前能繁母豬淘汰量將一直保持上升態勢。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環保禁養持續壓制產能復蘇。環保是導致2015年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下跌的主要因素,主要在兩個方面影響能繁母豬存欄量。一是禁養區內被動去產能,導致能繁母豬淘汰量增加。二是養殖戶觀望情緒濃厚,導致能繁母豬補欄量下降。因為母豬是重資產,養殖戶補欄會很謹慎。
2015年以來,隨著新《環保法》實施,我國禁養區內養殖場清理工作開始在全國范圍鋪開。持續的環保政策對我國生豬供給造成了巨大影響,也改變了能繁母豬存欄走勢,使得2015年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在高景氣周期下逆勢下跌,并不斷刷新歷史最低記錄。
存欄多少母豬合理
截至目前,我國年人均豬肉消費量超過40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布瑞克咨詢公司分析師林國發分析,我國牛羊肉及水產品產量增加,居民消費健康意識提升,豬肉消費難以顯著增加,二胎政策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豬肉消費預期,但至少需要超過5年后才逐步顯現。他們認為在2020年之前,我國國內豬肉產量在5400萬噸~5500萬噸即可滿足豬肉消費,折算生豬屠宰量在7億頭左右。
考慮到散戶集中退出,養殖集團快速擴張,伴隨著養殖水平和繁育水平提升,林國發預計2020年國內生豬PSY水平提升到20左右,能繁母豬存欄需求量下降至3500萬頭~3600萬頭,生豬存欄量在3.5億頭~3.7億頭即可保證國內豬肉供應量。
《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顯示,2014年,我國每頭能繁母豬年提供商品豬數量14.8頭,出欄率155%。規劃要求,我國生豬產業發展到2020年規模養殖場億頭母豬年提供上市商品豬19頭,出欄率160%。
PSY的提升對能繁母豬存欄數減少會產生對沖效應,換句話說,在出欄總數不變的情況下,需要的能繁母豬數會減少。董廣陽稱,胎齡較高的能繁母豬大量淘汰,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母豬不足的現實。同時能繁母豬大量淘汰也帶動行業PSY快速提升,預計2017年年底將達到19頭。由于生豬育種水平不斷提升,補欄母豬的繁殖性能普遍優于同期淘汰母豬,所以行業PSY呈不斷上升趨勢。
行業內也有分析表示,能繁母豬的合適存欄量為4000萬頭或4500萬頭,可見其忽視了我國PSY的提升問題以及我國生豬遺傳改良的進程。
能繁母豬作為養殖事業擴張的發動機,生產性能備受矚目。董廣陽做出了比較樂觀的估計,隨著能繁母豬的加速淘汰,2017、2018年底,行業PSY將分別達到19與20頭。未來,能繁母豬數量有望進一步下跌,但PSY的提高速度不容小覷,整體豬肉供給處于緩慢上升的通道之中,長周期的盈利周期并沒有結束。另一方面,在行業整體供給緊平衡的大背景下,頭均出欄重量會對豬肉價格產生巨大影響。
在今年3月份的“何方論壇”上,全國畜牧總站牧業發展處處長楊紅杰表示,生豬遺傳改良過去都說進展加快之后能多產多少商品豬,能夠多創造多少效益。現在環境約束越來越緊,壓力越來越大,在去產能背景下,實施遺傳改良計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由于提高了遺傳生產性能,在保證供給同等數量豬肉的情況之下,可以少養多少豬,這對環境改善將有多大的貢獻。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能繁母豬數能夠降到3000萬頭或者3000萬頭以下,實現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楊紅杰稱,能繁母豬存欄數量不變,按照年均產2胎計算,每年能繁母豬平均產仔數增加0.1頭,傳遞到4000萬頭母豬,每年多產仔800萬頭。
2017-11-18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