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作者: 來源: 南都周刊 點擊數:804
一個高度工業化的養豬場里養的豬。
“聽說市場上的飼料豬都含有激素殘留,真讓人擔心。”自從女兒出生后,33歲的陳啟明,就改變了以往的消費習慣,只購買比普通豬肉貴亮倍的土豬肉。 在他居住的貴陽市中產社區—中天花園農貿市場里,土豬肉的價錢每斤超過了三十元,足以買到兩斤以上普通豬肉。 “花錢買個放心。”這個貴州一家礦業公司的員工,這樣解釋自己的奢侈舉動。 他不得不作出這樣的改變:漂亮的小女兒剛滿一周歲,正處于跌跌撞撞學走路的階段。跌一跤就能讓這個新科爸爸心疼不已,更遑論吃在孩子肚子里的食物。兩年前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讓他對于奶粉至今心有余悸。而最近,網絡上一個存在了兩年而又重新熱起來的帖子,更是讓他惶恐不安。 這個題為《吃豬肉等于自殺》的帖子上寫道:為了追求商品豬的生長速度,體形色澤,降低發病和死亡率,養殖戶往往會在飼料中添加大量生長激素、安眠藥、抗生素甚至化肥尿素之類的添加劑。當食用這類飼料長大的生豬出欄后,其體內的有害殘留物將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帖子里,作者更是言之鑿鑿地稱:這類商品豬都流向了市場,而養殖戶們則只敢食用自己另外用天然飼料養出來的土豬。 對于這類“危言聳聽”的帖子,像許多普通消費者一樣,陳啟明選擇了“寧可信其有”的態度:按照傳統養殖方式,一只豬至少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宰殺食用,但現在市場里能購買到的,卻是只花了四五個月就出欄的生豬。陳啟明斷言:“不靠激素,豬怎么可能長這么快?” 飼料里的激素 從1998年開始,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省市,就接連不斷查出含有“瘦肉精”(一種化學名為“鹽酸克倫特羅”的腎上腺素類神經興奮劑,屬β-興奮劑類激素)的豬肉,動輒上百人的集體中毒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事故的頻繁出現,使得激素就像幽靈一樣,似乎潛伏在豬的體內,讓消費者擔憂不已。而作為生豬養殖的重要源頭之一,大量中小養殖戶對激素的了解程度并不比普通消費者高多少。光是那些生僻拗口的激素化學名稱,對于通常只有小學文化的養殖戶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貴州省遵義市泗渡鎮施家壩村養殖大戶楊子華,養了約500頭大小不一的豬。 這些豬從出生就生活在幾間籃球場大小的簡陋豬舍里,里面永遠充斥著濃重的臭味和數不清的蚊蠅。在一格狹小的豬圈里,一頭臃腫的母豬側躺在散落著幾團糞便的骯臟水泥地上,十多只出生不久的小豬擠在一起嗷嗷地爭奪著母豬的奶頭。在另一端的豬圈里,幾只肥豬同樣躺在地上,每當有人走近,就會驚恐地站起來往墻上擠。 “土豬也是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50多歲的楊子華還有另一個身份—獸醫,曾接受過幾年的專業養殖培訓。但談到“激素”這個話題時,除了能說出“瘦肉精”這個常見的生長激素,他也是一臉茫然。 作為獸醫,楊子華時常會被一些養豬場請去幫忙給豬治病。在他看來,在豬的生長過程中,最有可能被添加激素的過程就是飼料階段。“養殖戶缺乏專業知識,當然愿意使用那些能讓豬長得又快又大的添加劑”,他說,為了吸引養殖戶,不少不正規的飼料添加劑企業,就有使用鹽酸克倫特羅(即臭名昭著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在“瘦肉精”被嚴厲打擊后出現的一種違禁替代品)等腎上腺素類激素的動機,“因為這些激素能夠促進生豬生長、提高瘦肉轉化率”。 兩年前,楊子華曾經聽說過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國內某地的農村養殖戶由于過量使用違禁激素添加到飼料中,使得生豬在出欄前就出現了背部皮膚開裂的情形,宰殺后的生豬豬肉在太陽下甚至能看到有蟲子在蠕動。 楊子華的朋友—在泗渡鎮銷售農資用品的商店老板周天明,也聽說過這件事情。“據說那些豬在吃了含有激素的飼料后,就會沒日沒夜地瘋長”。直到現在,在描述病豬情況時,周天明還是一臉惡心模樣。 在遵義市從事豬用復合預混料銷售的王晉豪(化名),也認同往豬飼料里最容易被添加激素。數年前,曾經有相熟的同行,暗示王晉豪“學習自己配料”,而這樣做掙錢會更快。 王晉豪說,“自己配料”的意思就是在飼料中添加更多的激素。那位同行銷售的飼料一度壟斷了四川省內個別鄉鎮一級區域市場。原因很簡單,這樣的飼料最多能讓豬在一天之內增重三斤! 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多 8月14日的中午,一名鄉親滿頭大汗地找到楊子華家—她家飼養的三頭即將出欄的豬,突然得了痢疾。 這是一次農村典型的養殖戶和獸醫間的診療過程:經過簡單詢問后,楊子華判斷病豬是因為食用發霉飼料導致的消化系統發炎。他給鄉親開了一盒抗菌消炎用的“金剛頭孢王”,并得意地告訴對方,這種抗生素類獸藥的藥效“比青霉素還管用”。掏錢之后,焦急的鄉親便捧著藥盒匆匆離去了。 在楊子華拿藥時,這位鄉親告訴南都周刊記者,當地大多數養殖戶確如網上帖子所說的,都專門養著幾只供自家食用的土豬。但這樣做的主要動機是,土豬肉的口感比飼料豬要好很多。 在大多數農村養殖戶眼里,安排好豬的一日三餐,避開豬病就已屬不易。只要豬能順利生長,只要能治好豬病,哪怕加大用藥劑量,就萬事大吉。至于藥物是否存在有害殘留,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范圍。
1997年,農業部開始禁止在飼料中濫用促生長激素、抗生素及一些化學合成藥物,1999年國務院頒布條例,規定生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不得添加激素類藥品。但是,研究動物營養需要與飼料科學的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楊琳表示,為了提高生豬的繁殖、產奶、多長瘦肉等能力,促進豬的生長發育,個別養殖戶會在飼料中違禁添加生殖激素、生長激素。 但是,在楊琳的調查中,養殖戶所使用的激素種類, 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多,“通常就是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化學結構類似的激素”。 至于被楊子華、王晉豪等認同的“飼料企業是添加激素罪魁禍首”這個觀點,楊琳并不認同。“我敢保證99.9%的飼料企業,不敢去生產這種一旦被查到就可能傾家蕩產的產品。” 楊琳十分擔心我國肉制品檢疫檢驗環節中存在的漏洞。按照他的估計,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豬肉,經過激素檢測的“恐怕百分之一都不到”。而人一旦攝入豬肉中的激素殘留,輕則出現頭暈、惡心等中毒癥狀,重則誘發染色體畸變、惡性腫瘤,甚至直接導致死亡。 但對養殖戶而言,只要是沒有被畜牧管理部門查出問題,就意味自己的生豬健康沒有問題。2007年,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山東省一個市鄉鎮農貿市場和村級銷售點,未發現在豬肉銷售過程中,有任何管理部門對豬肉作現場檢驗。 甚至連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楊子華也有失誤——在他家一處豬舍的護欄上,正擺放著幾瓶適用于人類的土霉素、磺胺等抗生素類藥物。而根據我國頒布的《獸藥管理條例》,國家早已明令禁止人藥獸用。 傳統的誤區? 與楊子華那幾間由磚木搭建而成的簡陋豬舍相比,位于廣東中山市三鄉鎮的白石豬場,簡直就是豬的樂園。 這座占地面積達10多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養豬場被群山環抱,一排排大型豬舍就像工廠一樣整潔。跟楊子華那些隨時可以帶客人參觀的豬舍不同的是,白石豬場簡直就是一處戒備森嚴的堡壘。 在全封閉的白石豬場里,所有人、車哪怕只進入豬場外圍的辦公區域,都無一例外都要經過紫外線、藥液消毒。而工作人員只有經過一系列嚴格消毒程序后,才能進入最核心的豬舍。盡管這些豬舍每年出欄的商品豬多達十萬頭以上。 與國內大多數規模化豬場不同的是,白石豬場的商品豬絕大部分出口銷往港澳市場。 港澳地區對生豬的衛生安全指標要比內地多。例如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在1998年修訂的《公共衛生(動物及禽鳥)化學物殘留規例》第139章規定,供港食用動物嚴禁含有鹽酸克倫特羅、沙丁胺醇等7種違禁化學物,另外羥氨芐青霉素、頭孢噻林、土霉素、四環素等37種藥物也規定了最高殘留限量。這一規例被業界稱為“7+37”,是所有承擔內地供港豬肉業務的豬場最忌憚的紅線。一旦內地出口豬肉中發現含有違禁成分,豬場很可能面臨被取消出口資格的嚴厲懲罰。 盡管白石豬場總經理余麗明承認港澳市場的生豬準入門檻更高,但她認為,這并不意味著國內用工業飼料飼養的生豬,就存在整體性問題。“以往養殖戶使用激素等違禁添加劑的情況,已經有了明顯好轉。” 對于公眾難以理解的生豬只需要四五個月就出欄的疑慮,有近二十年養豬行業經驗的余麗明說,公眾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豬能長多快,長多大,并不是激素能決定的,最重要的還是看豬的品種優劣和飼料的營養成分是否均衡”,余麗明說,所有激素都只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提高飼料利用率、增加脂肪的瘦肉轉換率等作用,“要說徹底改變豬的生長規律,據我所知還沒有發明出這樣的激素”。 這樣的判斷也得到了楊琳的支持。他說目前已經廣泛養殖的生豬,都經過了長期的遺傳改良,其生長周期原本就要比土豬要快很多。在蛋白質水平相同的飼養條件下,攝入能量愈多,豬增重就愈快。而民間長期只用玉米、菜葉等低蛋白質飼料喂豬,從而導致了豬的增重要緩慢很多。 楊琳說,消費者在生活中還存在一些認知上的誤區,“比如只買那些色澤很鮮紅的豬肉,喜歡黃色爪子的肉雞,以為這樣就是新鮮、健康,其實這樣的豬肉、肉雞很可能是添加了砷制劑或者黃色素”。 請人養豬 然而,使用激素喂養的豬并未在市場消失。
廣東省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豬場銷售經理,向南都周刊記者透露說,在廣東省內的增城、四會等少數區域市場,至今仍有個別養殖戶在使用萊克多巴胺喂豬。 價格的壓力擋不住人們追求健康的欲望。花高價買土豬肉的狀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里,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2007年,廣州市場幾乎難覓土豬,如今土豬份額大概已占10%。 但是,對于什么是“土豬”,并沒有準確定義。消費者們相信,食用那些只吃天然玉米、紅薯、菜葉長大的土豬,就能避免攝入激素、抗生素之類有害物質。但是,養豬人卻認為,所謂土豬指的是“土地品種”,而非目前占市場主導的外來“瘦肉型豬”,土豬也是可以用飼料喂養的。據“壹號土豬”的創始人陳生認為,土豬關鍵是指“本地品種”、“基因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土豬的肉質、風味,70%由品種決定。養殖模式、飼養時間都是次要因素,跟飼料的關系不大。”陳生說,消費者常常夸大飼料的影響力。 但是,一些苛刻的消費者,開始采取更保守的豬肉購買方式—他們連市場上銷售的土豬也不放心,而是直接以支付一定費用的方式,委托鄉下朋友親戚幫忙養豬。這些訂單,往往從年初就開始下,到了年終,他們便不辭辛勞地駕車趕來,收取嚴格按照“純天然”方式飼養的“放心豬”。 陳啟明的鄰居趙亮(化名)正是如此。從兩年前,趙亮就開始委托在鄉下的親戚,每年幫自己養兩頭豬。親戚告訴他,用工業飼料養殖,兩個人就能管理好一百頭豬;而用傳統方法的話,可能就連五頭豬都管不過來。“每天光是煮幾大鍋豬食,然后一勺一勺倒進食槽,就是件苦差事”。 但這些辛苦,需要趙亮以每斤20元的價格購回。這些肉會被他用來制作臘腸、臘肉。除了供自家食用外,他還會以此作為禮物,贈送給親朋好友。 “所有人都喜歡這樣的禮物。”這個“豬肉”禮物,在趙亮看來,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那些貴重物品。
豬肉里的抗生素 飼養場濫用抗生素現象相當嚴重。使用抗生素的種類包括B一內酰胺類的阿莫西林、氨基糖苷類的慶大霉素和新霉素、大環內酯類的紅霉素、林可胺類的克林霉素等。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總量中90%被用在食用動物身上,且其中90%都只是為了提高飼料轉化率而作為飼料添加劑來使用。動物廣泛使用抗菌素,同樣會導致“耐藥菌株”的出現,使得原有的抗生素失去作用,導致動物細菌病難以控制。而且這些“耐藥菌”極可能通過食物或動物與人的接觸傳播給人,進而使人產生耐藥性。
2010-09-16
(Top) 返回頁面頂端